close

今天(5/7)從幼稚園回家時,經過「寫意山水」的大門前,

又看到昨天的那幾位小朋友在騎三輪車(昨天一起玩得開心),

基於前次美好的經驗,抱著讓楊明多交些朋友的心態,便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剛開始也確實玩得很開心。

不料,後來因楊明執意要騎照片中的這輛紅色三輪車,

導致和另一個小朋友互不相讓。

最後,楊明竟然坐在地上,用「屁股」追著三輪車

(本來想把這個情形拍下來,但看他哭泣的樣子,實在不太忍心)。

心想應該一下子就會放棄了,没想到竟堅持了好幾分鐘,

(對方的阿嬤也一直要他孫子讓給楊明玩,但孩子就是孩子,越搶的越好玩,硬是不肯讓,没軋。)

没辦法,只好先行帶離現場。

楊明當然是一路哭著回家。

到家後,先將孩子的情緒安頓好,

再告訴他,坐在地上,褲子會變得很髒(褲子拿給孩子看)。

等到他認同後,接著說:三輪車是別人的,只能等別人玩好借給他玩才可以玩,

(同一類似狀況,早上在幼稚園已經上演過一次)

用哭的方式來要求一定没辦法讓他達成目的(當然是用孩子的話來解釋)。

並且再度強調:「哭哭好醜,笑笑好可愛。」

楊明似懂非懂的直說:

坐在地上,褲子髒髒的。

別人的車車要等,不可以用哭的。笑笑好可愛。

没一會兒,終於又恢復正常的狀態。

類似這樣的事件,我想應該會一再發生。

我的做法是會先讓孩子試著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得到他想要的

(例如:用哭、賴在地上、撒嬌...),

當他的方式不正確(別人不買帳)時,「再」等一會才去收拾殘局,然後解釋給孩子聽。

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孩子牢牢的記住這次的行為模式會得不到好的結果,

孩子以後就比較不會再出現同樣的動作。(可能需要重複好幾次)

相反的,當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模式時,大大稱讚也是必須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貞媽 的頭像
    貞媽

    基隆暖暖貞媽保姆育兒園

    貞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