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寶寶溢奶、吐奶怎麼辦?/ 6.寶寶的視力、聽力發展 / 7.寶寶發燒怎麼辦 / 8.教你餵牛奶的技巧
5、溢奶與吐奶哪裡不同?又該怎麼辦
溢奶與吐奶是不相同的,溢奶又稱回奶,是指寶寶在吃奶後在下餐進食前,
有2-3口奶水或奶塊,返流到口腔裡而從嘴角流出,
有時溢得較急時也會做噴射狀,從嘴巴或鼻孔噴出,但量不是很多,
寶寶在吸奶時會吞下一些空氣,因而在每次餵完奶後幫助他排氣,
但若仍有部分空氣留在胃內,當寶寶平躺、翻動身體或自己活動時,
空氣自胃溢出時會有少量奶跟著跑出來,
不少寶寶在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或多或少都會溢奶,
以母乳哺育的寶寶較少有溢吐奶的現象,
若進食、活動力及體重的增加均不錯,
則可以不必擔心或特別處理溢奶的情形,
寶寶會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的進步,
大多在4─6個月大時溢奶會自然消失,
此時也不再需要每次吃奶後幫助他排氣。
若常有回奶現象,則應改善排氣技術,或在吃奶中多排氣一次,
孩子吃完奶後就盡量少翻動他,且睡覺時最好採用右側臥的姿勢。
6、瞭解寶寶的視力與聽力發展
寶寶生下來時,眼睛會回應光線,面對強光時,會皺眉或將眼睛閉起來,
2─4週大時能兩眼凝視,眼光能追隨移動的物體至中線,
但此時物體必須放在他眼前15─20公分,
距離超過20公分的物體他就看不清楚了。
在新生兒時期,寶寶最喜歡看的是人的面孔,
其次是顏色鮮豔的玩具,如紅色的球或吊環。
2個月大後,眼睛會追隨物體的移動180度左右。
約3個月大時,寶寶的視力逐漸發展,
已可看出物體的立體構造,會想伸手觸摸眼前的東西。
而0─1月寶寶的聽力發展則是對媽咪的聲音及鈴聲有反應,
能分辨鬧與靜,對突然聲響有驚嚇反應。
2─3個月可分辨兩個聲音的時間差與節奏與聲音來源,
並隨著聲音轉動眼睛及頭部。
7、寶寶發燒如何處理
肛溫(=耳溫)38.1度以上,口溫37.5度以上,腋溫則是37.1度以上稱為發燒。
量肛溫時至少需要測量1-3分鐘,
口溫則需要3分鐘(新生兒不測量口溫),腋溫需要5分鐘。
不過量腋溫比較不準,因為會受到小孩流汗和穿衣服的影響。
由於發燒本身只是個症狀,不是疾病,
重要的是找出讓寶寶持續發燒的原因,
因此,仍請盡快 和 醫師取得來聯繫。
8、牛奶餵食方式及技巧
★寶寶餵食前應先測試牛奶的溫度,滴幾滴牛奶在手腕上,感覺溫度達到溫熱而不過燙即可。
★當奶瓶輕觸寶寶口鼻間時,會引發尋乳反射,促使他將頭轉向你,同時張開嘴等待吸奶。
★將奶瓶放進寶寶的口中放置於舌上,奶瓶以45度方向拿好,這樣奶瓶前部充滿了牛奶,才不會有氣泡產生。
★確保奶瓶完全的放在寶寶嘴裡,不要滑動,以免阻礙他的吸吮。
★固定的舉著奶瓶,適當調整角度,使瓶子前端一直充滿牛奶。寶寶吸吮奶時產生的壓力會使奶頭摺疊,稍微旋轉奶瓶使空氣進入,這樣可使奶頭維持直立狀態。
★抽出奶瓶,在寶寶喝完牛奶後,他的嘴還未鬆開奶頭,或者你想抽出奶瓶來拍拍他時,可將小手指滑進他嘴裡,以排出吸力
了解照顧寶貝的關鍵,凡事都輕而易舉,讓媽咪、爸比能夠事半功倍。
※「褐色」為貞媽認同或認為該注意的部份,「藍色」為不認同或有爭議的地方※